黄先生是可乐的忠实消费者。十八岁就开始喜欢喝。后来做了长途司机,日夜操劳,可乐就喝得更加凶猛。
黄先生妻子无奈道:“那种大瓶装的可乐,他一天能喝一瓶。”“有时还喝其它饮料,就喜欢喝甜的。“
黄先生一喝就是十几年。可就在前段时间,黄先生,倒下了。2022年年初,他发现了自己食欲不振,身体机能大不如从前。
5岁男孩只喝可乐不喝水,20颗牙齿8颗烂的只剩下牙根,6颗齐根折断,吃饭成了难题话也说不清楚。
还有12岁吴姓女童,因全身水肿、意识不清入院,到医院急诊,发现已发生了肾衰竭,病情严重,进展到了尿毒症期,须终生透析。
问诊得知,该女孩四年多来,几乎天天吃鸡排配碳酸饮料,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加速肾功能恶化。
小小年纪就得一辈子透析,女童家长后悔不已:“不该让女儿天天吃鸡排喝饮料。”
2021年6月,桂林一名9岁小女孩,因其每天都要喝1升左右的奶茶、可乐等高糖饮料,经常吃洋快餐,不爱运动,患上痛风并住院。
在血尿酸、关节彩超等检查后,显示孩子的确患上了痛风,而且还伴有高血脂、中度脂肪肝、转氨酶升高等病症。
2021年11月,浙江的陈女士连续四天喝10余瓶可乐、冰红茶等含糖饮料致休克,血糖高达56.5mmol/L,超出正常值数倍,患重症胰腺炎,并发胆道感染、脓毒性休克,被送进ICU抢救。
2021年1月,长沙一名22岁女子因为每天喝奶茶,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被送进了ICU抢救。护士给她抽血时,发现她的血液竟然呈乳白色,因为血糖值过高,几乎变成了“甜饮”。
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知识,看看这些甜甜的饮料为何会成为年轻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参考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这一项,以太古方糖(每块方糖含糖量约为4.5g)为参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高级营养师赵卫玉对饮料含糖量进行了测评。
碳酸饮料和冰糖雪梨类的果汁一瓶约等于12块方糖。而喝起来酸酸的乳酸菌饮料类,则是“含糖量杀手”。平均100ML含糖量就已超越15克。约等于3块方糖。
2021年,首届中国饮品健康消费论坛发布了《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2021)》。
长期喝含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每天喝400~1000毫升含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将增加1~10倍。
一听可口可乐含糖35克,一瓶500毫升的芬达含糖27.9克,而大部分市售甜饮料的含糖量都在8%~12%之间,喝一瓶就很容易超量。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了市面上27家奶茶铺的51件奶茶样品,价格在7~32元之间,基本涵盖了主流奶茶品牌的畅销品。
一杯奶茶的含糖量在11~62g之间,含糖量最高的一杯,相当于一次性放入了14块方糖!
饮料都是含有一定的糖分的,这些糖分进入身体之后若无法被利用和代谢,就会转化为脂肪存储在皮下,人就容易发胖。
经常喝含糖量高饮料的人,胰岛功能会丧失的更快,胰岛功能一旦减弱或者丧失,就会患上糖尿病。
饮料都是有一定的浓度的,进入身体之后会增加肾脏和泌尿系统的负担。因此,容易形成肾脏和膀胱以及尿路结石。还会造成肾脏的一些其他疾病。
一些饮料含有大量,会使人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饮料喝多了之后会导致失眠,长期失眠对健康伤害很大的。
很多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饮料进入身体之后会迅速和身体的钙离子结合,不仅容易形成结石,还会导致骨骼中钙的流失,长时间喝碳酸饮料会引起骨质疏松。
小孩子如果经常喝这些碳酸饮料,还会影响身材的长高。同时,因为钙的流失还会极度影响牙齿的健康。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规定,无糖饮料指每100ml饮料中含糖量不高于0.5g。所以无糖饮料不是不含糖而是含糖量少而已。
根据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数据显示,对于普通人来说,每日每公斤体重40毫克的摄入水平是非常安全的。相对比含糖饮料更安全,但是不能长期大量喝!(敲重点啦)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成年人体内每天会通过排尿、呼吸、排便、皮肤蒸发排出2500ml水。
除了从食物中可获取约1000ml的水分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推荐成年人每天喝水 1500~1700 毫升,一般的杯子差不多是 200~250 毫升,换算一下就是7~8 杯水。
这样可利用生物回馈机制传达口渴中枢,让身体细胞知道有水分要进入身体,以便充分吸收。
“身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最后提醒一下读者们:饮用碳酸饮料后如果出现不适,尤其是浮肿,应高度警惕,积极进行尿液及肾功能等检查,及时去除诱因,积极保肾治疗,防止造成不可逆的肾损害。
期待同学们在下面进行留言“每日打卡”,让我看到你们的坚持!同学们要哪一些学习资料可以在下面进行留言告诉我哦~
1.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互联网,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2.本公众号编辑部工作人员的个人独创的文章,其版权属于我们微信公众号所属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