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清明节大家餐厅生意都还不错吧,在上海清明假期这几天,特别是人民广场,这么炎热的天气,大家都在用生命排队,只为喝上一杯2分钟就能吸完的奶茶!
为了买一份几分钟就能吃掉的奶茶、糕点,花数小时排队,或者多花几倍的价钱从黄牛手中拿货,你愿意吗?
今年以来,上海需要排队的网红食品店层出不穷,人民广场一度成为“排队圣地”。如果谁能一手着“喜茶”奶盖茶,一手拿着“鲍师傅”糕点或“咸蛋黄肉松”青团,定会招来一片羡慕的眼神。这三样网红食品,被上海人戏称为人民广场的“三巨头”。
网红食品到底好不好吃?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愿意为它排上数小时的长队?小编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清明时节,位于上海福州路的老字号杏花楼再现排队大军,在“咸蛋黄肉松”青团的销售窗口旁贴着“每盒50元”、“一人限购4盒”等字样。据报道,凌晨一点就有顾客前来排队。还有游客专门从加拿大飞回上海排队买青团。
青团,又称清明果,是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的时令小吃,因色泽青绿得名。去年临近清明时节,杏花楼首次推出“咸蛋黄肉松”青团时,最长的排队时间达到8个小时。
今年的“青团大战”热度依旧不减,除了杏花楼,上海各大老字号点心铺如王家沙、光明邨前都排起了长队。
饮品店“喜茶”和“鲍师傅”糕点的人气并不低于青团。3月29日,喜茶为压制“黄牛”倒卖再推新招:每人限购2杯,同时采取实名登记措施。
3月30日,《解放日报》的记者前往上海来福士广场探访发现:门口依然大排长龙,截至13时广场外的队伍已经折了五折。上班族白先生表示:今天下雨人少,排队只要两三个小时,平时要五个小时。
据喜茶官网显示,2012年5月,喜茶的第一家店在广东省江门市开张,主打芝士奶盖果茶。目前喜茶在广东地区开设有约50家门店。
今年春节后,喜茶登陆上海,在来福士广场开出第一家分店。然而,和广州相比,上海门店的排队时间长达7小时。此外,20元~30元一杯的奶茶被炒到七八十元,黄牛、代购活跃的消息传出。
同样登陆上海的还有糕点店“鲍师傅”。今年春节后,这个在北京、天津有着较高人气的食品在上海人民广场一开张,就引来大批市民的排队购买。
2月22日,上海鲍师傅糕点售卖窗口前排起了一条“花伞”长龙。来源:新华网
首先,顾客需要在人民公园里排队,然后分批排到店铺后面的位置拿取号牌,凭号牌再排到店铺门前的队伍里。据说,高峰时得排上7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鲍师傅”的糕点。
由于消费者太多,加上“黄牛”活跃,店家不得不自己雇佣数名保安维持秩序。工作人员表示,店铺营业时间其实是9:30~21:30,但基本不能准时下班,经常到凌晨还有很多人购买。“现在每人限购四斤,大多数顾客都买足四斤。1小时才出炉一锅,只能卖给20个人”。
有上海媒体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顾客,10人吃完,有8个人直言口味一般,还有的表示排完队已经没胃口吃了。一位对奶茶颇有研究的刘小姐说:“这里(喜茶)的奶盖偏咸,口感比较好,茶香也浓郁。但只有排队时间在半小时内,我才会再来买。”
在”鲍师傅”的队伍中,一位吃过又来排队的爷爷称,为了买肉松面包自己已经累计排了8小时。但不少吃到的人都表示“太油”、“太齁”,吃了两个就不想吃了。
事实上,在北京,“鲍师傅”的门店较多,基本不用排队。有消费者认为,上海这边的情形“太夸张了”。“这家店的糕点味道确实不错,但好像也不值得排这么长时间的队去购买”。
排队长达两三小时,在常人看来已是不可想象,买来的食品又不一定好吃,更是让一些人没办法理解。但这在网红店却是常态,能够买到食品更被称为“幸运”。除黄牛之外,究竟为何有这么多普通人愿意花费如此巨大的时间成本?
在经济学上,有一种行为被称为“符号消费”,并不具备理性意义。在符号消费中,消费的意义已不单单是产品本身。对消费的人来说,能否购买到这种“你无我有”的东西,以供自己在社交平台、日常生活与人分享才更为重要。
不少排队者表明了自己买“网红食品”主要是为了送人。“女朋友一直想喝(喜茶),她没时间来排队,我就想偷偷买了送她。”一名男生说。市民陈阿姨则表示,自己已经是第三次来排队买鲍师傅了,因为“孙女喜欢吃”,“孙女吃完第一次后惦记,我女儿没空,我退休了就来排队,反正本来也没什么事做。”
还有部分排队市民并不在意食品的口味。“我听说蛋糕不太好吃,有点油,不过我就是来体验上海的排队文化,好不好吃倒是其次。”市民魏小姐一大早便赶来排“鲍师傅”,她认为,排队本身的意义大过买到蛋糕。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现在人们有时候就是在寻找一个东西可以验证自己愿意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一件事,而排队这种简单的方式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
事实上,很多人选择喜茶、鲍师傅、青团等食品,大多是因为好奇,属于“一次性”消费。这些食品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效应,与社交网络的推动分不开。
在喜茶登陆上海的前几天,微信公号、微博上就开展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南茶北伐”、“芝士茶鼻祖登陆魔都”等标语先后推出。一位从事茶饮行业5年的业内人士指出,喜茶的营销做得很好,主打插画风的公众号推送吸粉无数。
事实上,不论是喜茶、鲍师傅,还是被发现使用过期面粉而停业的Farine面包店,都曾出现在各种生活类、美食类微博、微信大号中。通过这种“病毒式扩散”,网红食品获得了极高的热度,仿佛成了一种潮流,继而引起大众追捧。
此外,也有专家分析,上海人有两大特点:一是对品牌的认同感,二是对时尚的追求。“网红产品的粉丝主要是学生和白领。上海各大高校众多,世界五百强总部,跨国公司亚太总部也扎堆上海,“上海网红产品的消费面基数大。”
几天前,一位上海小哥发布了一段名为《网红美食的套路》的视频,调侃了“排队经济”背后隐藏的套路:
1、起个“老”名字——“阿姨爷叔”等看上去有些年纪又有邻家味道,既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又能传递出“老味道”的信号;
2、用“高颜值”的原材料——吃起来能拉丝的芝士、当季的草莓,不仅能吸引消费的人,而且比较上镜,满足当代人拍照发社交平台的需求;
3、雇人排队——雇一批“消费者”排队,排完一轮再排一轮,“人气”足了,就吸引线、饥饿营销
——采用各种限量销售手段,营造出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5、找网络大号
——利用微博、微信上的大V、大号,推广全新的产品。虽然上述视频中的口吻较为戏谑,但业内的人表示,综观众多网红店的诞生,大多遵循这一规律。比如,大部分网红店的邻家味道都很浓,除了当红的“鲍师傅”外,还有一直走俏的“阿大葱油饼”、“王阿姨豆浆油条夜市”等,就连已经见不到门店的芝士蛋糕
再比如,这些年流行的网红食品都很“上照”:包装精美的“仰望包角布”、比脸还大的“豪大大鸡排”、梦幻的“乌云冰淇淋”等等。
城截图雇人排队和饥饿营销也不稀奇。其中,雇人排队已在多地被媒体曝光,包括火锅店、臭豆腐店等,纷纷找人排队营造出网红的效果。饥饿营销则可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与消费者数量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商家有意控制销量有关。“网红食品”能“长红”吗?
然而,就算掌握了网红食品的套路,也不能够确保“长红”。更多的网红店,其热闹景象如“昙花一现”,跟着时间的推移,人流慢慢的变少。2015年,上海一家名为“光之乳酪”的面包店刚开业时,也曾需要排队2小时之后。今年3月,这家店门口仅排着10来个人,排队时间也只需要10分钟左右,“网红”不再。
还有一些网红店的质量存在问题。3月下旬,上海网红面包店Farine 因涉嫌使用过期面粉被责令停业,4人被刑事拘留。有关部门从该企业租用的仓库中查获了10个品种12批次2366包过期进口面粉(每包25公斤)。此外,上海武康路一家网红冰淇淋疑似无营业执照关张。其实,一年红火,两年稳中有降,三年就撑不下去,成为很多网红餐饮们遇到的困境。“网红食品”怎么样才可以从始至终保持红红火火的状态呢?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余明阳教授认为,很多“网红食品”推广时更多考虑把网红价值变现,而不是考虑给消费的人提供物超所值产品。炒作上精力过多,导致“昙花一现”,“跨不过这个坎,很难摆脱短命的魔咒。”
“凡是催熟的东西,生命力往往比较短。”余明阳指出,“如果品质上得到保证,将网红产品转换为特色产品,就有持续发展的价值了。”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