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花了钱的人具有一定保健功效食品的需求逐年加大。
“建议对一些功能性保健食品出台管理法规、建立完整生产标准,让功能性保健食品得到充足发展,让老百姓能够更安全地食用。”全国人大代表、苏北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魏华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经魏华代表调研,目前功能性保健食品存在制度保障不健全、市场之间的竞争不规范等问题,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
她建议,健全保健食品原料法规体系。以修订《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启动修订《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细则》《保健食品生产许可细则》等配套法规和技术文件,进一步明确保健食品原料产品定位、注册审评、注册转备案、生产许可、日常监管等要求,建立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法规体系。
针对部分保健食品用原料缺乏有关标准问题,魏华代表建议,根据保健食品用原料的法律定位,尽快建立独立的保健食品用原料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的生产和应用,降低保健食品注册对原料的重复审评。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健康理念,也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方法,发展药食同源产业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桂圆红枣养生水、黄芪党参酸奶、人参水饮料……最近两年,慢慢的变多“药食同源”概念的产品出现在商超货架上,涵盖传统滋补食材、养生零食、功能性饮品、保健品等多个品类。诸多企业进入这个赛道的过程中,一些行业性的困难和挑战也随之浮现,例如基础研究不足、消费认知不清等。
尽管药食同源理论历史悠远长久,但在现代科学层面,对其组分、机制、功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产学研融合深度有待加强。
蔡金钗认为,产学研平台是推动药食同源产品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他建议政府加大对药食同源领域产学研平台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建立高水平、开放性研发服务平台。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等措施,激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药食同源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同时,推动建立药食同源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原料标准、生产的基本工艺标准、品质衡量准则等,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药食同源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国家逐渐重视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国民健康意识明显提升,对药食同源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相较于一般食品而言,药食同源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其既具有食品的安全性,又有药用价值,其监管需兼顾食品安全与药品管理的双重特性。
对此,蔡金钗建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药食同源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到消费的全链条监督管理体系,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从消费端来看,许多花了钱的人药食同源的概念存在认识不清的情况,往往难以区分药食同源产品与普通食品或药品的界限,对其功效和吃的方法也存在误解。
蔡金钗建议,政府监管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媒体、企业等多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普及药食同源理念。
科普宣传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推动药食同源产品普及的重要方法。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展览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袖、消费者代表等一同探讨药食同源产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解答公众疑问,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药食同源产品发展的良好氛围。
人参被称为“百草之王”,也是吉林省得天独厚的特产资源。随国家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日益重视、健康商品市场需求一直增长以及消费逐步升级,结合林下参等我国独有资源优势,人参已成为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长白山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菁表示,当前任旧存在制约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价值转换的因素,在宜参地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精深加工能力尚待加强,目前产业体系单一,大多分布在在原材料生产和销售,深加工产品和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研究开发不足。比如,人参保健食品开发利用不够,未形成优势产品和生产项目,人参药品研发、申报进度缓慢,导致品牌影响力不足。虽然吉林人参品质卓越,也拥有众多人参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品牌较少,未能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人参产业综合产值,为东北经济振兴发展贡献力量,赵菁呼吁从国家层面给予格外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助力人参产量占全国60%、占世界40%的吉林省把人参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加大审批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人参多领域开发利用。在政策支持上,加快药品申报进度,对符合标准要求申报药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间。快速推进人参保健食品备案管理,缩短人参保健食品审批时限,提升产品上市效率。加强人参保健食品备案管理,确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推进人参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扩大人参申请新食品原料的范围。按程序、按权限将更多合乎条件的含人参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激发企业组织有关产品创新研发,开发出更多高的附加价值参类产品,推动吉林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项目合作助推新产品上市。催生更多优质项目,专注产品创新、品牌塑造,深度开发人参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保健价值,加快精深产品加工成果转化,加快人参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进入大市场。以“专精特新”为方向重点培育一批人参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快构建与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消费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人参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推动人参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等领域的多元化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