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一种新鲜的水果——新西兰的奇异莓(Kiwiberry)首次进入中国市场,首批324公斤软枣猕猴桃在上海的港口卸货。这一消息不仅引起了来自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的关注与转发,央视新闻对此进行了报道。这种小巧的奇异莓在新西兰售价不菲,上市初期每小盒售价高达五六纽币,而如今在PaknSave超市中也不过降至每盒3纽币的特价。不过,这样的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依然显得有些“奢侈”。
奇异莓被誉为“超级水果”,小巧可人,口感鲜美,外皮光滑无毛,可完全直接食用,无需去皮。而其营养价值也是令众多健康爱好者赞不绝口的,每125克的奇异莓中就含有每日推荐摄入量的90%的维生素C。此外,奇异莓还富含肌醇和钙、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成分。与常见的猕猴桃相比,奇异莓的维生素C含量更高,钾含量亦不遑多让,虽然其草酸含量也略偏高,给一些消费者的口感带来了轻微的不适。
奇异莓的原产地可以追溯到中国北部、韩国和日本等地,在引入新西兰之前,这种耐寒性果实早已被德国植物学家于19世纪进行了科学描述。最初,新西兰将其称作“Baby Kiwi”,但由于市场反馈不佳,致使这一名称被弃用。市场的进步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促使新西兰当地果农找到了一条更新的路——Kiwiberry,这一名称不仅代表着一种新的市场概念,更承诺了更高的产品质量。
新西兰的奇异莓主要种植于丰盛湾(Bay of Plenty)等阳光充足的地区,然而,由于其保质期短、成熟不一,极大地限制了商业化生产。一盒仅重125克的小巧果实,带来的却是不可忽视的人力成本。新西兰奇异莓的采摘季节也显得较为短暂,通常从每年的2月下旬持续至4月中旬,采后往往依赖于空运运输以确保其新鲜度。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至2016年间,新西兰曾向中国出口过奇异莓,但因市场政策变化而频繁中断,直到如今,2024年的重新恢复无疑为这一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西兰奇异莓种植者协会的负责人Geoff Oliver表示,中国市场的高回报将推动这一品类的逐步发展及种植培养面积的增加。
近年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旧有的果园被重塑种植成黄金奇异果或红心奇异果,导致新西兰奇异莓的出口量下降,但经过奋力而为的种植培养面积已在去年两年内有所回升,随着对中国市场的再次发力,未来的出口量或将大幅度增长。这无疑对新西兰的果农和相关产业链将是再次振兴的良好机会。
总的来看,新西兰奇异莓的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也为未来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面对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水果市场以及日渐增长的健康需求,这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水果,或许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途。无论是对于国内的果农还是新西兰的生产者,这都是一个共赢的机会。希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奇异莓能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与喜爱,不仅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也能为双方的商业互动带来新的活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